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 政策前沿   惠州苦练“内功”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

惠州苦练“内功”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

发表于:2018-05-23 关注 
近日,8名两院院士来到惠州,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,以及高端人才和引进管理等话题展开探讨,为创新发展出谋划策。

  惠州苦练“内功”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

  发布时间:2018-05-23 20:32:44


  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,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

  近日,8名两院院士来到惠州,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,以及高端人才和引进管理等话题展开探讨,为创新发展出谋划策。近年来,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,惠州市引进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人才,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,壮大了高新技术企业集群,借此推动各种创新要素高端聚集、高度聚集、高速聚集,从而提升了惠州的自主创新能力。

  在此基础上,2017年,惠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%,技术自给率75%,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.2%和40.5%,居全省前列。

  高企培育▶▶1000多家科技企业在孵化

 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,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在内的科技企业则是创新的中坚力量。因此,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的五大抓手之一。

  近几年来,惠州的高企培育工作提前一年布局,并派专家团进企业分析其现状、优势和不足,引导企业补短板。通过这些做法,高企培育得到较快推进。2017年,惠州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约800家。3年前,这个指标只有183家。

  按照八大领域来划分,惠州现有的794家高企分布最多的是电子信息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两大类,合起来占惠州高企超过一半的比例。从增幅来看,位于前3位的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、高新技术服务、资源与环境,增幅分别为100%、93%和89%,这反映了惠州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壮大。

  当然,从总体来看,惠州的企业呈现“两头大,中间小”的格局。即大型企业体量大,小微企业数量大。剩下的是位于中间的年产值2000万元至数亿元的企业,它们的研发实力和意愿较强,容易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,但惠州这部分企业不多。因此,惠州将大力培育和壮大这部分企业群,充实惠州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梯队。

  在培育高企的过程中,惠州积极发挥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。孵化器是培育科技企业的“摇篮”,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来源地之一。近年来,仲恺高新区的孵化器孵化出亿纬锂能、硕贝德等上市企业,以及一大批科技型企业。在惠城区,2017年就有9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自孵化器。在惠阳、大亚湾等县区,借助孵化器提供的科技服务、风投和创投等金融支撑,一大批科技企业正在孵化。

  到去年为止,惠州已建成26个孵化器,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,有1000多家企业在里面孵化。这些孵化器包括国有和社会资本建设的,有综合型也有专业型,各县区实现了孵化器全覆盖,呈现出四面开花的发展局面。

  除了本地的孵化器,仲恺从2011年起,就在高校云集的北京和美国波士顿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。之后陆续增加华盛顿、硅谷、德国科隆、台北、高雄、深圳、以色列等地的孵化器。它们和惠州本地的孵化器组成了惠州全球孵化网络,引进了一批高端项目,成为惠州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。

  按照计划,惠州市2018年孵化面积要达到120万平方米,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。

  研发平台▶▶为高端产业匹配新型研发机构

  长期以来,惠州缺乏高校资源和科研机构,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最大的“短板”。为弥补这一短板,近几年惠州加大力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。新型研发机构和传统的科研机构不同,它由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,有着更灵活的机制,能够实现科研、产业和资本三方的有效对接。

  2017年,惠州新增了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,为惠州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、惠州市三航国际无人机技术研究院。前者集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开发、成果转化、企业孵化、人才引进培养于一体。后者可通过总部位于深圳的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,链接数百家国内外无人机相关产业的企业,并拥有一批国内外无人机研究人员。

  到去年底,惠州共有15家新型研发机构,总体上都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如新能源领域有惠州市亿纬新能源研究院、中科新能源研究院,物联网领域有惠州市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,无人机领域有三航无人机研究院,智能制造领域有惠州市南方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、中科院自动化所惠州先进制造产业技术研究中心,石油化工领域有中大惠州研究院、北京化工大学惠州研究院等。

  去年,惠州还引进了其他几家重量级的基地或研发机构。比如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,它将与惠州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骨干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、工程技术(研究)中心等研发机构。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与惠州市政府签约,共建南方(惠州)轻合金材料研究院、院士工作站及产业化基地。此前,惠州市与王复明院士签约共建“南方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”,其中的“互联网+”工程医院也已落地。

 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密集落户惠州,既反映了惠州在这方面需求的迫切性,也说明惠州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。目前,惠州围绕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,以及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,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。借此引进了大量人才团队,集聚了创新资源,将大力提升惠州的科技创新能力。

  这样的发展势头和惠州的扶持政策分不开。早在2015年,惠州就实施了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。通过认定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可获得市财政扶持奖励50万元,通过认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则可获得奖励100万元。新型研发机构还可按照近3年投入科研仪器、设备和软件购置经费最高25%的比例申请扶持,申请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。

  科技金融▶▶近两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.74亿元

 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催生大量科技成果,对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,以及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意义重大。在这个过程中,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。

 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大、固定资产少,常遇到融资难的问题。近年来,惠州大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。

  专利质押融资即企业利用专利作抵押物,向银行融资贷款的一种方式。相比较而言,传统的贷款方式一般用固定资产作抵押。但包括企业专利在内的各种知识产权也有价值,因此通过价值评估等流程之后也可以用来抵押贷款。这种方式可以扩大企业的融资渠道,对于缺少固定资产的初创型企业也非常有利。

  近年来,银行和企业之间一直存在专利质押贷款的行为。2014年,惠州市科技局出台了专利融资贴息的政策,2016年实施了《惠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提出将设立总额不低于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,目前基金规模已达到2500万元。并陆续推动建行、中行、邮储、浦发、广发和光大共6家银行加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合作银行行列。同时,还推动保险机构加入担保行列。借助这些政策和机制,科技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来质押融资,还可从政府获得一些融资贴息,扩大了融资渠道,降低了融资成本。银行则通过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和保险机构的担保,分散了贷款的风险。

  通过这些措施,近几年惠州的专利质押融资额连续大幅增长,2016年为1750万元,2017年则达到19笔共1.56亿元。其中,最大的一笔贷款由硕贝德获得,为3500万元。

  接下来,惠州市将视发展的情况,适时扩大基金池的规模,推动更多银行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,实现科技与金融更密切地结合,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,以及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