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资讯  创业club   光明凤凰城:奏响“绿色和弦”打造产业高地

光明凤凰城:奏响“绿色和弦”打造产业高地

发表于:2017-12-13 关注 
光明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凤凰城作为新区“掌上明珠”,乘势而上、展翅腾飞,大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慕名而来、强势进驻,并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。

  这里,山水交错,绿意盎然。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下,一座座现代化绿色建筑拔地而起,宛如璀璨夺目的珍珠,镶嵌在这片生机蓬勃的土地上;景观优美的平坦大道,拔地而建的高楼大厦,异军突起的高新技术产业……光明凤凰城,是光明新区打造田园牧歌与都市生活完美融合,更是光明新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代表之作。

  光明新区自成立以来,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,坚定地选择绿色低碳发展之路,明确提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发展目标,相继获得绿色生态示范城区、绿色建筑示范区、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多个国家级金字招牌。光明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凤凰城作为新区“掌上明珠”,乘势而上、展翅腾飞,大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慕名而来、强势进驻,并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一流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。

  光明凤凰城作为深圳市17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,位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坐标体系中,连接广深港黄金轴线,规划范围14.89平方公里,总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,居住人口22万人,就业人口37万人。2016年4月,深圳以光明凤凰城作为试点区域成功入选第二批“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”。

  近年来,凤凰城以实施新区“绿色规划”引领,“绿色产业”集群,“绿色建筑”示范,“绿色交通”支撑,坚持基础设施先行、功能配套优先,快速、高水平推进区域建设。自设立之初,光明新区就创新提出了凤凰城“一环、两轴、三核”总体格局,实施“绿色开发、绿色产业、绿色生活”三大策略,并将其打造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、珠三角区域交流及创新服务平台、深圳市创新型产业培育基地,以及光明新区行政、商业、文化休闲及公共配套核心区。随着全新战略价值的提升,站在新的起点上,凤凰城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。


  绿色开发——提升综合生态效益


  很难想象,凤凰城片区10年前道路狭窄、沙尘飞扬,旧老建筑横陈……现如今耳目一新、绿带环绕,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。

  据了解,凤凰城作为新区多个绿色国家级金字招牌试点区域,建成了一批绿色生态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。截至2017年10月,通过国家或地方绿色建设设计认证项目就有28个,双认证项目更是达23个,建筑面积达263.15万平方米,总投资约111.35亿元。其中,通过国标一星认证项目13个,建筑面积约101.39万平方米;二星认证项目13个,建筑面积约143.19万平方米;三星认证项目1个,建筑面积8.1万平方米。二星及以上建筑面积共计244.58万平方米,占凤凰城认证绿色建筑比例92.94%。

  在今年4月份国家住建部、财政部和水利部组织的2016年度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中,凤凰城作为试点区域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打造特色“海绵体”,工作成效显著,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考核取得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在光明,雨水不是负担,而是宝贵的资源。

 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门户区36号及38号路,看似普通的市政道路其实“暗藏玄机”,道路采取了“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”工艺,设计成下凹至种植耐旱植物的绿地,一旦遇到暴雨,绿地可以临时蓄积雨水,即使一时来不及渗透,也可以积蓄一定量的雨水,然后慢慢渗入地下。

  再比如,华星光电G11项目在厂房屋顶放置太阳能电池,并设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,在地下分散设置800立方米的蓄水池,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雨水回用。

  除此之外,茅洲河两条支流,即东坑水和鹅颈水均流经凤凰城区域,因此治水提质亦作为凤凰城绿色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。

  凤凰城全面应用“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系统治理、统筹建设”的理念,采用新老分策、多管齐下的策略,将试点区域划分为19个汇水分区,并选取具备建设条件的79项纳入试点建设项目库。目前试点区域内已完工项目29项,在建阶段32项,前期阶段18项,今年年底完工项目面积预计可达5.73平方公里。

  凤凰城选取了包含海绵型建筑与小区、海绵型市政道路、海绵型公园绿地和水系修复等多种类型的8个建设项目作为样板工程,并对其进行数学模型评估分析和监测评估,为重点项目落实海绵城市要求提供指导和示范。



  绿色产业——提升新城发展质量


  留住绿水青山,才有金山银山。

  围绕产业创新引领,坚持绿色升级、绿色植入两条路线,凤凰城率先践行制造向创造、速度向质量、产品向品牌“三个转变”,初步形成了液晶显示产业链、新材料产业和文化创意等集群,加快迈进质量时代。

  自2014年起,华强创意产业园、欧菲光生产基地、华星光电物流园基地、龙光新城综合体(玖龙台)和华星光电G11等重大项目在凤凰城相继落地,合计总投资超1000亿元。

  2015年,凤凰城区域完成投资约152.6亿元,年度投资完成率110%;2016年完成投资约200.42亿元,完成率111.03%,同比增长31.34%;2017年1-10月完成投资约约213.56亿元,占全年投资计划85%,同比增长52.94%。

  2017年4月28日,华星光电G11新型电子显示玻璃项目开工。在华星光电这一“产业航母”的龙头带动作用下,凤凰城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液晶显示产业链集群,包括上游原材料生产环节的日东光学的偏光片、旭硝子的玻璃基板、莱宝高科的彩色滤光片。中游液晶面板及模组生产企业项目包括华星光电3条液晶面板线、莱宝高科2.5代TFT-LCD液晶面板及华映显示等。此外,下游品牌制造商还有大量的电视、手机和平板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聚集。据悉,这一带动效应还在进一步扩大。

  凤凰城在有机高分子及化工新材料、复合材料、新型建筑材料、金属材料等领域亦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,集聚了以展辰、美盈森和新纶科技等一批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,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  文化+创意集群式发展也成为凤凰城的特色地标。作为深圳首批新型产业用地(M0)项目,华强创意产业园承载着深圳产业升级、转型的重要使命。园区旨在整合创意办公、青年公寓、文化商业、艺术酒店和综合性文创运营配套在内的全产业链建筑生态,以打造一座一站式的文创产业综合体形成一个产业4.0时代文创+产业生态圈代表项目,将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意产业的研发、办公、展示、交易、发布、孵化、集群等的文化精品园区和综合创意旗舰平台。建成后预计引入国内外优秀创意及科技金融企业超2000家,引入文创人才超4万名,年产值预计可超300亿元。截至目前,华强创意产业园一期约6万平方米文创办公、约5万平方米配套公寓已竣工验收;二期约11万平方米文创办公已到主体竣工阶段。

  此外,凤凰城从规划启动至今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截至2017年,共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3个、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2个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、创新平台2个、企业技术中心5个、高新技术企业10家。融合留学人员创业园、科技企业孵化器、私募基金产业园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,累计引进创业项目34个,其中有7名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人才,14名“孔雀人才”。


  绿色生活——打造宜居宜业理想城市


  绿色生活,俨然成为凤凰城当地居民的一种习惯。凤凰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,采用TOD开发理念,结合轨道站点打造三大城市综合体,营造整体舒缓的宜人环境。规划以社区为单元,由多元社区构成凤凰城门户区、东区、西区、南区四大主要片区:

  ——门户区背靠麒麟山,依托高铁光明城站,将引入城、站一体化开发理念,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、高端服务、创新研发、文化创意等业态,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,打造区域乃至深圳往北拓展的重要门户。

  ——东区围绕凤凰城现有的雨水调蓄公园-新城公园,依托轨道6号线,发展区域性总部、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、创业孵化等,建设上市企业总部园区,打造区域转型升级示范片区和居住综合片区。

  ——西区是以华星光电为龙头企业,重在转型提升,发展新型显示、智能制造等,拓展服务领域,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,打造航母企业。结合绿环建设34公顷的湿地公园,融合森林、河流、湿地等景观要素,成为全国生态净化工业排水的示范性标杆。

  ——南区将依托长圳站综合体建设,主要发展智能制造、健康服务业等。同时围绕鹅颈水生态廊道,串联起河岸活力空间,营造高效、宜人的生活环境。

  近年来,凤凰城完成光明绿环总体概念设计和节点深化,目前各重要节点已铺开建设。以“公园带我回家”为理念,依托总面积约381公顷的光明绿环整合绿色资源,构建海绵城市框架,形成12公里长的环状滨水公园系统。连接创意、运动、观光、休闲等都市生活,在公园中建设连续的慢行网络,串接凤凰城多个发展组团,引领绿色健康的城市生活并提升凤凰城后续开发品质。

  另外,凤凰城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正在构建,将打造为汇集湾区活力及腹地资源,对接产业创新与产业制造,延续山环水抱的绿色理想,宜居、宜业、宜人的理想城市。


  典型案例

  海绵城市擦亮深圳绿色名片

  截至目前,光明群众体育中心、光明集团和光明办事处保障房、公园路、三十八号路、新城公园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、鹅颈水综合整治工程样板段等6个重点项目已完工,涵盖海绵型建筑与小区2项、海绵型市政道路2项、海绵型公园绿地1项、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1项。

  ——光明群众体育中心,主要采用建设绿色屋顶、雨水花园、透水铺装、生态停车场等工程措施。市政道路示范项目,如公园路、门户区36号及38号公路,主要采用下凹绿地(种植耐旱耐涝的本土植物等)、透水道路等工程措施。

  ——新城公园,占地超过50公顷,主要采用建设植草沟、滞留塘,地下模块蓄水池等工程措施。

  ——光明集团和光明办事处保障性住房,主要采用建设绿色屋顶、透水停车场、下沉式绿地、透水场地和道路等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。

  试点区域样板工程的实施,探索形成了本地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,打通了从理论到工程实施的关键步骤,为深圳乃至我国海绵城市规划、建设、运营、维护、评估、监测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实证和样本。

  为在2017年度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中再创佳绩,光明新区根据国家相关部委要求和专家意见,正视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改进空间,对照国内一流标准,继续积极推进新区海绵城市建设。

  一是将凤凰城开发、治水体质、海绵城市建设三位融为一体,突出集成化、精品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“四化”主攻方向;二是加快推进建设一个多类型、全尺寸的海绵系统,即构建一套覆盖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验收、运营、维护全过程的管控体系,形成一条特色鲜明、内涵丰富、景观宜人的体验互动路线,打造一个集中展示、推广新型材料设备工艺的海绵主题公园,搭建一个高智能化、高融合度的智慧海绵感知和建管系统“五个一”工程,力争在明年考核时赶超第一批试点先进城市,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,进一步擦亮深圳绿色名片。


  华星光电: 平板显示产业集聚造就“创新磁场”

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2009年11月16日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公司注册资本183.42亿元。自企业成立以来,依靠自组团队、自主建设和自主创新经营持续向好,经营效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,形成了在全球平板显示领域的竞争优势。目前,华星光电已经建成两条8.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t1、t2,和一条6代LTPS面板生产线t3,产品全线覆盖大尺寸电视面板和中小尺寸移动终端面板。其中,t1产能达到155K,是全球单一产能最大的8.5代产线;t2产能达到122K,超过设计产能,是中国首条量产Cu/Cu+COA技术的8.5代产线。

  2016年11月30日,华星光电第11代TFT-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(简称G11项目)开工建设,成为深圳建市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,总投资538亿元,计划于2019年3月实现量产,设计产能月投片量14万张,预计年均产值将达约300亿元,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。

  华星光电三期项目叠加,累计投资超过1000多亿元。这一超千亿级产业“巨无霸”的集中落地,对凤凰城、光明新区、深圳市乃至珠三角的辐射效应、上下游产业拉动和放大效应是非常明显的。G11项目甫一落地,带动辐射效应便已凸显。

  2017年4月28日,华星光电G11新型电子显示玻璃项目在光明新区开工。该项目作为华星光电G11项目的配套项目,为光明新区乃至深圳市液晶显示产业链集群再添“生力军”。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59亿元,项目设计产能36万片/月。其中,一期投资30亿元,拟建设1条G11玻璃基板后段研磨加工生产线,设计产能为18万片/月,预计将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量产。

  随着第11代新型电子显示玻璃项目的落地建设,广东省内将形成完整的液晶显示产业链集群,对深圳及珠三角地区打造高端平板显示产业基地、加速地区产业升级、提升整体竞争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  来源:深圳特区报